“五一”玩转哈尔滨丨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五一假期出行提示

来源:冰城新闻客户端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3-04-29 查看数0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很多伙伴都按捺不住要出门旅行啦,在享受假期快乐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那么随着气温升高,出门旅行的伙伴们更需要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或者一些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郊外防范蜱虫叮咬。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圆满愉快的“五一”假期。

一、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1.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活动时可佩戴口罩,同时注意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

还可根据个人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做好防止蚊虫叮咬的相应措施,尽量不生食食物,就餐时注意手卫生。

2.错峰出行和自我健康监测。尽量避开人员密集的时间出行,并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和预约;做好旅途中和日常的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可开展自我抗原检测或就近到医院就诊,尽量避免在患传染病的情况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外出,如必须乘坐交通工具或外出,建议做好相应防护。尽量不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咳嗽,或者出疹等有传染病症状的人员接触。

3.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防病手段之一。现阶段国内新冠感染正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然有较少的传染源存在;另外从全国看,部分地区流感的流行尚未完全结束。

二、预防手足口病

进入5月份以后,手足口病将逐渐开始传播并于6-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少数重症患儿可危及生命,成人多为隐性感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积极按相应年龄段接种相应疫苗可有效降低患病的几率,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三、预防“病从口入”

随着气温升高,食源性疾病发病将逐渐增多,小心“病从口入”:

1.注意用餐卫生。外出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在家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

3.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4.谨慎食用“野味”。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买、不食,谨防毒蘑菇、野菜中毒。

5.及时就诊。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去肠道门诊就医。

四、预防蜱虫叮咬

蜱是一种媒介生物,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同时蜱还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大家不可轻视。5~6月是蜱虫活动高峰期,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居民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做好个人防护:

1、在衣物上和宠物身上喷洒驱避蜱的药物,对蚊子有效的避蚊胺对蜱也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2、在野外草丛等区域活动时,避免皮肤裸露,最好扎紧袖口和裤腿,防止蜱爬入,尽量穿浅色、光滑的长袖长裤以便随时检查有无蜱爬上。

3、如发现被蜱叮咬,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诊治。可在伤口周围用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麻醉起效后用镊子将蜱去除,特别注意蜱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皮肤内,蜱去除后用碘伏(聚维酮碘)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拔除时用平头镊子紧贴皮肤尽量低得夹住蜱的头部,当皮肤出现张力左右晃动几下然后拔出,如无麻醉剂也可直接拔除。如蜱的口器已经残留在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局部发生细菌感染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4、被蜱叮咬后,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被蜱叮咬和叮咬时间等。

另外,“五一”假期广大市民应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出游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游玩。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祝大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