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垦丰”打开问号③ 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底气何在?

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刘慧璇发布时间:2022-05-21 查看数0

俗话说“不破不立”,怎么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垦丰种业用三个关键词作答:持续投入、自主攻关、集聚人才。

“水稻品种‘龙垦2021’、大豆品种‘龙垦3092’、玉米品种‘垦沃6339’‘科沃931’……广受种植户喜爱,订单持续增加。”垦丰种业研发管理中心主任孙树民表示:“持续的高水平投入,保证了创新成果的持续输出。”

据介绍,垦丰种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每年生物育种研发投入都在销售额的5%~8%,“十三五”期间,公司研发投入年均8000多万元,占总销售额的5%左右。农作物育种研发环节多、周期长,稳定的研发资金投入,加快了现代生物技术融入商业化育种体系的进程。

垦丰种业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种子研发,科学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企业投资近4亿元,建设自有研发中心,设有种质资源库、种子科学中心、生命科学中心和未来科学中心,配备国际领先的DNA提取系统、液体处理工作站、基因型鉴定系统、芯片检测系统、测序系统等仪器设备270余台套。

目前,公司研发中心及各区域13个育种站拥有育种试验基地3000多亩,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北京、湖南、海南等地。同时,在全国建设了配套设施完善的育种试验基地,装备了先进科研机械设备,为实现精准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育种研发过程中,垦丰种业按照种质资源研究、种质资源创新、产品发展、农艺研究、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处理、南繁加代等专业化工作要求打造研发团队,推行研发项目首席育种家负责制,已经构建了以首席育种家为核心、岗位育种家为重点、育种助理为辅助的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创新团队。通过由首席育种家进行顶层设计,岗位育种家分工负责,育种助理具体实施,打破了原有的课题组各自为战的育种模式,按照流水线式育种流程要求进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合作承担育种流程相关岗位工作,实现育种数据在体系内共享共用,为加快推进商业化育种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垦丰种业研发人员现有380余人,占员工总数近30%。垦丰种业采用市场化用人机制,建立成果奖励机制,先后从美国引进3位有着多年国际种业巨头工作经验的高端研发人才,从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引进多位资深育种专家,任职技术总监等研发岗位。同时,着力推进与德国KWS公司、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生物所、中科院植物所、湖南农大、四川农科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合作补强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短板,带动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从省农科院引进的育种专家徐希德组织研发的“龙垦2021”品种生产出的“垦川香”品牌大米已经成为北大荒集团首推的高端稻米品牌。

垦丰种业总经理刘辉表示,公司今后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速培育、推广一批适应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从而实现北大荒集团和我省种业育种水平的整体提升,努力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航母。

岳同明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斌 刘畅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