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增草提质的好模式 安达市践行“大食物观”探索玉米燕麦套种

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王坤发布时间:2023-06-04 查看数0

“看这片地,长得高的这溜是燕麦,旁边这刚出苗的是玉米。”5月26日,绥化市安达市升平镇板子房村的李志勇又到自己家地里看一看。

从5月12日玉米种下后,他就每天都要到地里看一看。

他家种玉米与别人家不同的是,黑黝黝的地里已经有一些整整齐齐的青苗。

“那是我们3月末种的燕麦,已经到分孽期,6月末就开始收割,一点不耽误玉米生长。”李大勇说。

今年,安达市有1000多亩地应用了玉米燕麦套种模式。该模式由安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喜刚试种成功,省农科院和八一农垦大学进行技术指导,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一年的应用试验,去年底经专家实地测产,燕麦草亩产623.2公斤(青贮裹包,按含水率30%计算),纯利润能达到300元以上;玉米亩产742.6公斤,产量与常规种植玉米产量相当。

“这是一个稳粮增草提质的好模式,非常有应用前景。”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所长,省现代农业产业“饲草饲料”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申忠宝认为,这个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玉米稳产的前提下增加燕麦产量。一方面可弥补优质饲草严重供给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产能提升增加农民收益。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可增加土地覆盖度,刈割燕麦后茬还田,既可防风固土,又利于黑土地地力提升。

“无论是夯实粮食安全 ‘压舱石’,还是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这个模式都具有开拓性意义。”

套种:一地一季粮草双收

“4090”模式种玉米在我省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等地已应用多年,把传统的垄挨垄种植,改成40厘米和90厘米,40厘米做苗床种两行玉米,90厘米堆放秸秆,有效减少了连片玉米的风阻,形成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田间作业,保护黑土地,持续培肥地力。

去年,安达市开始尝试3月底在90厘米集条带上先种燕麦,5月初在40厘米播种带上进行小行距玉米双行免耕播种,等到7 月玉米进入快速成长期前先收割燕麦,裹包做青贮饲料,10月再正常收玉米。

安达市一些种植大户从3月就开始跟踪套种生产过程,到最后看到实现了一地一季粮草双收,他们感到很振奋,今年纷纷改装机械,主动应用这个模式。

优势:增地增产保护黑土地

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授孔祥清与申忠宝一样,认为这个模式有很多优势。能充分利用光温效,有效提高30%以上土地产出,相当于增加30%以上的耕地。

专家们算了一笔账,安达市每年平均玉米面积约有175万亩,如果全部应用这个模式,就相当于增加50多万亩土地,增收约110万吨的燕麦草产量。如果按照一头牛每年0.7吨粗饲料计算,这些燕麦草将能为150余万头牛提供粗饲料(2022年我省奶牛存栏110 万头)。

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套种技术模式中玉米平均每亩保苗较常规增加500株左右,保证了玉米的丰产丰收。燕麦草亩纯增收300元左右。

“青贮燕麦是非常优质的饲草饲料,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以及钙和磷的含量在禾谷类作物中是比较高的,不但奶牛需要,还可以喂鹅、喂猪。”申忠宝认为,这些优质饲料将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利于提高耕作水平,提升种植业机械化程度。土地收益增高,种植合作社及种地大户的种地热情也会随之升温,能加速土地流转和全程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推广:还需下功夫

作为套种模式发明人,杨喜刚这一年就像一个处理棘手问题的“剪刀手”:从燕麦、玉米选种到改装播种、打药、收获机械,再到组织测产,攻克燕麦裹包水分难题……“现在看小面积试验很成功,但如果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群策群力。”

申忠宝认为,如果大面积推广,还要根据当地地力选择优质燕麦品种,在配套机械的自主研发上加大力度,播种、除草、收获等重要生产环节都需专用的配套机械,还要完善技术模式。

“燕麦分孽期需要压青,这时候最适合种玉米,适当碾压有利于燕麦生长,过早或过晚都会破坏燕麦生长。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个模式各环节调整得相对精准,才能不误农时,实现真正的丰收。”

孔祥清表示,套种模式化学除草还存在困难,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除草剂对燕麦会造成药害,需要及时筛选出在玉米田和燕麦田都可以使用的除草剂。

“还有燕麦草的裹包技术问题。燕麦草在7月初收获时含水量超出裹包青贮的标准,需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保证裹包青贮的质量,目前看这些措施可能会提高成本,降低种植收益。”杨喜刚说。

据了解,今年杨喜刚还在进行玉米套种大麦的试验,“如果成功,将真正实现稳粮增量。”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