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三年多 退捕渔民生产生活闯出了哪些“新路子”?

来源:央视网​编辑:王丽莉发布时间:2024-04-10 查看数0

2021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启动,已经实施三年多。这是一项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实施禁渔后,许多世世代代以捕捞为生的长江渔民上岸,23.1万退捕渔民当中,符合参保条件的22.1万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15.4万名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渔民全部转产就业。

退捕渔民上岸后都从事了哪些工作?生产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我们沿着长江两岸探访他们的新生活。

渔民转产转业

从“捕”到“种”闯新路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后,江西有6.8万余渔民转产转业。这些渔民转产之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

播放视频

渔民转产转业 蔬菜种植收入稳增

总台记者 易文韬: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后,整个南昌市共有转产转业渔民2.4万人,其中新建区就有6108人。河下村发展了上千亩的蔬菜基地,去年已经实现了700多万元的产值,在此务工的退捕渔民的人均月收入可达到3000—6000元,相较于以前收入更加稳定。

“改种菜 种好菜” 新路子新办法助农增收

总台记者 易文韬:当地政府派出农业种植专家常年驻点在河下村,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一步步“改种菜,种好菜”。基地里主要种植的蔬菜有辣椒、西红柿等。

层层把关 种出绿色蔬菜

总台记者 易文韬:转产渔民种植的蔬菜不仅新鲜,在蔬菜大棚基地内,所有的蔬菜都取得了绿色蔬菜的认证,在上市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把控蔬菜的品质。

退捕渔民变身“养蟹能手”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记者走访了一位退捕渔民。

退捕渔民 马五一:这个房子是我自己建的,蟹塘实际面积在26亩多一点。到夏天,螃蟹就到那个草里面去了。

马五一的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记者到达时,正赶上他要出门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退捕上岸后,马五一和妻子就在镇上的“捕转养”基地承包了水塘开始养殖螃蟹,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去学习养殖技术。

马五一今年50岁,和他一起参加培训的都是退捕后转产养殖的渔民,大多和他年纪相仿,很多人家中世代以捕鱼为生。

经过前几年的积累,马五一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现如今,夫妻俩共承包了将近50亩的蟹塘,今年刚投放了2000斤蟹苗和330斤虾苗。

今年的螃蟹长势喜人,马五一很是开心。由于是从零开始,起初是跌跌撞撞,去年他的蟹塘长了蓝藻,满塘的螃蟹没等到成熟,只能被迫提前卖掉。

上岸后,为了方便照看蟹塘,马五一和妻子两人就在蟹塘旁边搭了个房子,屋里干净整洁,种了很多花草,还养了一只小狗。

马五一:这个地方比船上好多了,船上夏天不能过,睡在外面又怕蚊子,要是睡在家里又没有电风扇。这里有空调,什么都有。

退捕之后,马五一一家分到了一套村里的安置房屋,逢年过节,在外地上班的两个儿子回家的时候就会去住。

马五一的邻居们也都是退捕上岸的渔民,有不少还是他的亲戚。

退捕上岸前,马五一的船常常经过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由于地形原因,这里是天然的避风港,曾经聚集着大量渔船。如今,这里进行了长江岸线综合治理,昔日“脏乱差”的散乱码头变成了长江绿色廊道,一江碧水在此东流而去。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