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扫更显“清明”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23-04-04 查看数0

清明将至,又到了踏青祭扫、追思亲人的时候。今年清明节假期仅有一天,时间短、流量大、空间小、密度高的特点更为突出。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要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扎实细致做好祭扫服务保障。

畅通信息要先行。连日来,回乡探亲和前往公墓追思的活动明显增加,规划路线、查询目的地人流量等已成为人们出行前常做的准备工作。殡葬服务机构可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及时发布信息,方便群众掌握祭扫动态,错峰出行。考虑到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的实际困难,还应保留传统线下服务的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尽可能全面保障群众祭扫需求。

惠民措施要跟上。目前,有的殡葬服务机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不清,甚至存在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督殡葬服务机构,使其明确服务标准规范,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面对可能出现的园区祭扫群众密集的情况,还应当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努力创造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环境,提升祭扫服务管理水平。

满足不同追思需求。随着绿色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祭扫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新型祭扫方式逐步涌现。很多地方推出了鲜花祭扫、绿化植树、家庭追思、社区或集体公祭等活动,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方式也相继出现,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祭扫需求。相关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应继续拓展公益性祭扫设施建设,如为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的逝者建立公共祭扫设施,搭建网络祭扫平台,与时俱进满足当下形式多样的祭扫需求。

丰富清明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在我国,传统扫墓、祭拜等仪式性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礼从宜,使从俗”的观念,各地还应鼓励引导人们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推广移风易俗好风尚好做法,由实地实物祭扫转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让清明节承载的家风传承、孝亲感恩等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发扬光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敖 蓉)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