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丨铸就火箭上的“皇冠” 哈工大联合打造国内首条运载火箭3米级箱底批量产线

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王坤发布时间:2023-10-16 查看数0

大型流体高压成形装备及3米级火箭整体箱底。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马晓雪 本报记者 赵一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智攻关,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天眼”巡空、“蛟龙”潜海等国家重大工程。

10月13日,由哈工大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149厂等联合打造的国内首条运载火箭3米级箱底批量产线第100件整体箱底下线,标志着我国火箭结构制造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破解国际难题 摘下火箭上的“皇冠”

运载火箭是国之重器,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燃料贮箱是火箭的主体结构,占火箭结构干重的80%。贮箱的箱底承受内压、轴压、振动和冲击等复杂载荷联合作用,是关系火箭整体可靠性的核心关键构件,被誉为火箭上的“皇冠”。

2012年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苑世剑教授带领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团队,创新提出板材成形理论,发明可控加压板坯流体成形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薄壁结构整体成形发生起皱国际难题。

为将新理论和工艺物化到装备中形成现实生产力,2018年,苑世剑带领团队研制出大型板材流体高压成形装备,攻克了10余项工艺的关键核心技术,首次采用超薄板材直接成形出直径3米级火箭整体箱底并成功批产,摘下火箭上的这一技术“皇冠”,大幅提升箭体结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使我国火箭结构制造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解决“卡脖子”难题 练就“专啃硬骨头”的作风

二十世纪90年代,优势明显的流体高压成形技术在国外开始应用。但在国内,这一技术的研发还是道阻且长的“冷板凳”。哈工大苑世剑团队毅然选择这一“冷板凳”,一坐就是三十年。

从简单形状到三维复杂构型、从常温成形到高温成形,多年来苑世剑带领团队引领流体成形技术跨越发展,研究出壳坯、管坯、板坯和难变形合金薄壳四类整体构件流体成形技术及装备,取得理论突破、技术创新、装备研制一体化的系统成果,推动我国金属薄壁构件整体成形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形成中国独有的流体压力成形技术体系。

“苑老师确定科研方向有个不变的标准,就是必须有理论突破和应用价值,要能解决真问题!这也练就了团队‘专啃硬骨头’的作风。”团队成员刘钢说。

运载火箭“长七”的高可靠性,对整体结构五通件要求极高。苑世剑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大胆提出制造整体结构五通件的全新技术:利用流体介质以柔克刚、如影随形的特点,把简单的一张平板坯料成形为整体结构五通件,助力“长七”火箭一飞冲天。

一汽集团某自主品牌轿车底盘构件内高压成形技术遇到难题。苑世剑带领团队攻坚八年,不断摸索,实现了国产轿车底盘构件向高强度、轻量化和整体结构的换代发展。

苑世剑的“定力”对团队成员影响很大。“苑老师不允许我们跟风,做科研就要深挖,做顶尖水平,手上要有‘绝活’。”这种“一锥子扎到底”的劲头,在长期积累中不断鞭策年轻人成长,团队踏实务实、敢打硬仗的作风愈发鲜明。

“我们团队核心成员只有10多位,但每一位都能负责一个子方向,有所成就和作为。”苑世剑评价。

多年来,该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交钥匙工程”确保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实验取得成功,苑世剑便把目光投向成果转化。他带领团队将工艺技术物化到装备上,以“交钥匙工程”形式,确保企业能够拿到直接发挥效用的设备。

2008年底,苑世剑团队首次实现了汽车关键件的批量生产,内高压零件比传统零件减重显著,材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广泛应用于一汽、上汽等30多个自主品牌车型,为我国汽车工业化走自主创新道路作出重要贡献。

苑世剑说:“好多人问我把握住技术发展方向的诀窍是什么?那就是生产一线。只有在生产一线及时发现技术瓶颈和产业需求,才能掌握一手信息把握好科研方向。”

苑世剑对产学研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格外重视。“不能只满足发表几篇论文,我们的工业级用户是零件不是材料,从材料变成零件、产品,要有工艺、设备等。所以,我们坚持‘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在车间现场指导学生实验是团队教授刘伟的习惯。“苑老师要求,学生进入车间进行实验初期,指导老师要亲自到场指导实验细节。他经常‘抽查’我们是否清楚学生的实验细节,这也是团队教师的一个准则,要不断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

团队教授王小松从1999年开始跟随苑世剑学习、工作。“苑老师要求我们做科研要抓住两头,一头是基础理论和规律,绝不能含糊;另一头就要抓应用,现在很多企业的研发能力还十分有限,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责无旁贷,这是国家需要。”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冰城新闻
    冰城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